黄平飞云崖阳明学堂第二期开讲 聚焦抗战文化 回望烽火岁月 传承爱国精神
日前,黄平飞云崖文化大讲堂——阳明学堂第二期讲座在飞云崖大官厅举行。本次讲座聚焦抗战文化,特别邀请贵州师范大学文学教育与文化传播研究中心主任、文学院副院长、红色文化及红色旅游研究所所长、研究生导师李俊教授主讲,黄平县委常委、县委宣传部部长、县委统战部部长李晓应
日前,黄平飞云崖文化大讲堂——阳明学堂第二期讲座在飞云崖大官厅举行。本次讲座聚焦抗战文化,特别邀请贵州师范大学文学教育与文化传播研究中心主任、文学院副院长、红色文化及红色旅游研究所所长、研究生导师李俊教授主讲,黄平县委常委、县委宣传部部长、县委统战部部长李晓应
上午9时,献花仪式在凤凰山烈士陵园举行。珠海市香洲区壮志学校30余名学生代表参与献花仪式,向长眠于此的革命先烈敬献花篮,表达深切缅怀。随后,纪念座谈会在香洲区香山文化艺术中心举行。
【相约旅发大会·红色太行丨走进抗大陈列馆 触摸烽火岁月的红色印记】巍巍太行,红色是最鲜亮的底色。第九届河北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聚焦太行山文化旅游带建设,联动五市共同打造"壮美太行"八大场景,经典红色旅游场景就是其中之一。相约旅发大会,今天(9月16日),首先走进
80年风雨兼程,一代代《烟台日报》人肩负使命,用他们手中的笔和镜头,记录下烟台革命、建设、发展的不凡足迹。
9月14日晚,珠海科技学院2025年迎新晚会线上线下同步掀起热潮。7351名新生与7.8万直播间观众共同见证了一场跨越时空的青春对话。当百余名师生身着抗战服饰,在《彩云追月》的悲怆旋律中重现烽火岁月时,现场掌声雷动,许多观众悄然拭泪。
一部气壮山河的战争史诗。王树增先生以翔实的史料和饱含深情的笔触,重现了从决策高层到普通士兵、从国际舞台到民间社会的立体抗战图景。在字里行间,你将会亲历卢沟桥的枪声、台儿庄的硝烟,感受中华儿女不屈的斗志与坚定的信念。这不仅是一部战争史,更是一曲民族精神的赞歌——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8月15日,“铭记历史 珍爱和平——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吉林省美术书法作品展”在长春美术馆开展。
9月15日,由滨海新区精神文明办、滨海新区教体局主办,滨海新区全民健身活动中心承办的“铭记烽火岁月,传承英烈精神”抗日战争故事演讲比赛决赛在滨海新区图书馆举行,区精神文明办、区教体局、区全民健身活动中心有关领导出席,新区中小学教师、学生代表共计80余人参加此次
一位是运筹帷幄的隐蔽战线领导人,一位是稚气未脱却早熟坚强的少年。
“我没有父亲,在我三个月的时候,被日本人抓去杀害了......”
9月1日,以“科技改变生活 创新赢得未来”为主题的首个全国科普月活动全面启动。
儿童是国家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为让辖区儿童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领略泱泱华夏,熠熠山河的风采,不断丰富辖区少年儿童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好地呵护孩童们的身心健康,助力他们茁壮成长,9月13日上午,西大街东小井社区联合武威市欣雨星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在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
为缅怀革命先烈,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近日,济宁市任城区仙营街道南岱社区海能花园网格室的网格员们积极组织并开展了一场意义非凡的“铭记历史·珍爱和平”志愿服务活动,吸引众多居民踊跃参与,在社区内掀起一股铭记历史、守护和平的热潮。
齐鲁网·闪电新闻9月13日讯戎装护家国,奋进新征程。9月12日,“弘扬抗战精神 共筑国防长城”烟台市芝罘区2025年下半年新兵入伍欢送仪式在区委党校成功举行。军地有关领导与新兵及家属等400余人参加,共同铭记光辉历史、感悟家国情怀。
舅舅的旧书桌第三个抽屉永远上着锁。那里静静躺着一枚金光灿灿的三等功军功章和一本边角已微微卷曲的立功证书。这个立过战功的老兵将那段烽火岁月,连同所有的荣耀一起,小心地封存在记忆深处,就像他永远锁着的那个抽屉。
“华北抗日根据地及解放区文艺大系”是由河北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纂、河北教育出版社策划出版的大型文献丛书,共5个系列57卷,全面辑录华北抗日根据地及解放区党报党刊上刊登的诗歌、小说、戏剧、报告文学、散文、歌曲、版画等文艺作品,并系统梳理当时文艺发生、发展、传
宜兴市图书馆2F少儿借阅区设立抗战历史主题图书专架,包括历史读物、英雄人物传记、纪实文学等,供青少年读者借阅。专架上的每一本书都经过精心挑选,旨在通过生动的故事和详实的史料,带领青少年读者穿越时空,感受那段烽火连天的岁月,激发小读者们的爱国情怀与历史责任感。
八十年光阴荏苒,烽火岁月的硝烟早已散尽,但那段镌刻在崇信大地的抗战记忆,始终在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回望这片土地上军民同心、共赴国难的壮阔史诗,缅怀先烈的不朽功勋,传承生生不息的红色基因。
9月3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隆重举行,中国以一场盛大阅兵仪式纪念抗战伟大胜利、弘扬伟大抗战精神,这既是对抗战伟大胜利的崇高礼赞,也是让后人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
抗战期间,美国记者史沫特莱与中国少年盛国华结下跨越国界的“母子情缘”。他为她照料起居、保障勤务,夜行军时凭星斗为她引路;她教他读书写字,甚至决意收养他,希望带他远渡重洋求学成才,他却选择留在战场坚守,“等胜利了再读书”。她在书中将他称作“中国儿子”,他却在战场